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其他类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103章 气象改造,天河计划(2/3)

第2103章 气象改造,天河计划(2/3)

的水车的基础之上的。

    可傅宗龙所要干的这个事儿,是真的在与天斗、与地斗了。

    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后世的那个极为发达的时代,西北的戈壁滩都依旧是荒凉无比,是做不到还是不能做?

    肯定是没法做或者付出的代价远超过收益。

    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的环境肯定比戈壁要好很多,治理戈壁比沙漠要简单,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

    从地表构造分析,戈壁滩以砾石、碎石为主,土壤极少,保水性极差,而沙漠以细沙为主,部分有黏土层,可改良。

    从水分渗透分析,戈壁滩降水迅速流失,难以蓄水 沙层能短暂存水,适合滴灌和深根植物。

    从植物存活基础来分析,戈壁滩几乎无土壤有机质,植物难以扎根,但部分沙漠有地下浅层水或古河道。

    从改造成本上分析,戈壁滩需大规模覆土、固砾,成本极高,而沙漠可通过草方格和滴灌逐步改善。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分析,戈壁滩的改造远大于沙漠。

    可是傅宗龙的换土解决了锁水问题,沤肥解决了肥力问题,至于成本问题,在这个人命不值钱的封建社会,人力是最不缺少的。

    滴灌技术并不算难,只要坎儿井能修好,以工匠们的智慧,简易版的滴灌技术简直不要太简单。

    况且傅宗的胡杨碱、商税等等可以覆盖掉成本。

    所以怎么看,这个计划是可能成功了。

    唯一摆在眼前的问题,水分的蒸发问题。

    如果只是地表,地下水在三四米、甚至八九米深的地方,蒸发不算太强烈,但是种了胡杨树后,胡杨树百平米的树冠的蒸发作用那就离谱了。

    这会极大的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除非说能大范围的种植,达到方圆两三百里的范围,如此才能影响到局部的生态问题,改善水循环。

    想到这里之后,崇祯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北少雨的问题。

    西北为什么少雨?一是因为山居内陆,水汽很难到达,二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

    有人曾提出过青藏高原气象改造的‘天河’计划和喜马拉雅缺口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