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其他类型> 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1495章 弊在一时,利在千秋(1/3)

第1495章 弊在一时,利在千秋(1/3)

军票之策好或不好,看分怎么看。 如果单纯的实行军票之策,绝对是一个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 上层人觉得,军票之策可以杜绝中层将领,对大头兵的剥削,以此之法,可保证大头兵们的忠心。 因为大唐实行的府兵制,除了玄甲军之外,并没有完全脱产的职业兵丁。 有战时便战,无战时便农。 可以说,大唐的兵丁大部分时间都在务农。 他们需要足够的资源,来维持生活。 府兵制看似是一个能够维护统治的方法,实际上,也是迫于无奈。 南北朝之后,中原人口急剧下降,家家户户的就那么一两个壮劳力。 壮劳力都去打仗了,谁来耕种? 尤其是关中! 早几年,到了农忙的时候,在田亩上放眼望去,几乎看不见几个男子,大部分都是妇人! 不是因为男人少,而是因为,男人差不多都快死光了! 杨坚统一天下之前,中原之地足足乱战了两百年! 登基之后,他倒是制定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 可惜,他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短命王朝。 不到四十年,能繁衍出多少人口? 隋末所谓的十八路诸侯,七十二路烟尘,听起来威风凛凛,有哪一个不是用人命堆起来? 正是由于壮劳力的不足,产生了府兵制。 因此,府兵制实则是劳动力稀缺下的无奈之举。 自北周开始,一直到大唐盛世,府兵制已经到达巅峰。 起初的优点渐渐消失,弊端早已显露无疑! 大部分时间都在农忙,意味着需要发给将士们的饷银饷粮,就要相对少得多。 其中的可操作性空间,就更大了... 单从吏治清廉和军方战力的角度上看,军票之策简直完美无缺! 大头兵能够直接用军票,换取生活物资,总好过领取不足额的饷银,以及发霉的饷粮... 但是,一个帝国的持续发展,并非只看吏治和军制。 人数最多的,终究是老百姓... 来到后殿的李二,摘下通天冠,坐下来闭目沉思。 长孙皇后对李承乾耳语了几句,李承乾连忙让刘瑾搬个瓷墩,坐在李二跟前,一副受教的模样。 “本宫乏了,都随本宫去紫宸殿!” 长孙皇后慵懒的说了一声,将地方腾给父子俩。 只留下刘瑾一人,在后殿伺候着。 她是一个极度聪明的女人,即便不受重视的诗词歌赋,也是信手拈来。 在没当皇后之前,帮着李二处理政务军务,是时常的事情。 她何尝看不出,军票之策有着偌大的弊端呢? 显然,年轻的李承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