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咱们要不要问问...柳大哥的意见?(2/3)
心血,创办的宗旨,也是为了提高民智,宣传书院。
若沦为戏本一样的东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李恪忽然说道:“咱们要不要问问...柳大哥的意见?”
众人眼前一亮。
马周一拍脑门,“对啊!严格来说,柳先生才是真正开创刊物的人,说不定,他能为咱们指一条明路!”
李恪有些兴奋的说道:“我这就进宫去找刘瑾,让宫中的内卫去送信,肯定要比驿吏快得多!”
马周重重的一点头,取来纸笔写信。
他的胳膊略微有点抖,不过字迹并没有受到影响。
哪怕他再有抱负,现在也只是个学生罢了,给书院的主人写信,不紧张才怪!
吹干了墨迹之后,马周小心翼翼的将其放进信封,珍而重之的交到李恪手中。
李恪二话不说,拔腿就走!
看着李恪离去,李延寿沉声道:“这一来一回,最少也要十几天的时间,诸位同窗再努力一把,争取尽快将第二期《致知》,整理出来!”
众人齐声应是,纷纷埋首在桌案前,挑选自己心仪的文章。
话说,虽然《致知》的销量不好,但投来的稿子倒是不少...
...
自魏州城外出发,又是五六天的时间过去。
经过休整之后,将士们的精气神明显提升了不少。
速度也就快了几分。
在经过和诸多将领的商讨之后,程咬金拍板,将每天的行军距离,延长到一百二十里!
高句丽的气候,不少中原人士能忍得了的。
早到一天,就能多适应一天。
说不定,就是因为多适应了一段时间,会影响到最后的战局!
路上虽然辛苦了一些,但将士们也都理解高层的苦心,没几个人抱怨。
柳白等人,自然是一点负担都没有。
坐在马车里,感觉不到任何寒冷,速度也要比大军快得多。
柳白拿着一本书,正津津有味的看着。
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山海经》,最适合消磨路上的时间。
柳婉儿和柳蓉儿两姐妹,商议着怎么把手帕上的睡莲绣得更好看。
武顺正捏着一根针,小心翼翼的给李承乾挑着手上的水泡。
缝石棉布的任务,紧赶慢赶,还是没能在大军开拔之前完成。
李承乾他们,只能在大军休息的时候赶工。
今天中午,才刚刚弄完。
至于两个小的,上了车就会呼呼大睡。
此刻正睡得香甜。
“柳大哥,缝完之后还干什么?”
李承乾踢了踢脚下,被叠的方方正正的石棉布。
他不明白,柳白为何要让他们,把石棉布缝成一个缺了底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