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5章 叶茂的新职务(5/6)
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城市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叶茂办公室的电话突然急促响起。
省电网公司负责人在电话里语气焦灼:“叶厅,部分区域电网负荷已经逼近极限,再大规模接入充电桩,恐怕会引发区域性停电!“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重锤。叶茂立刻召集电力、城建等部门紧急磋商。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投影屏幕上跳动的电力负荷曲线不断攀升,像一条即将绷断的红线。
“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叶茂在白板上快速画出电网与新能源设施的关联图谱。
“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稳定性问题。“
他连夜带队前往国家电网研究院,与顶尖专家展开头脑风暴。在堆满实验数据的研讨室里,叶茂提出大胆设想:
“能否开发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的实时协同?“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老教授眼前一亮,但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实现的重重难关。
叶茂没有退缩,他迅速组建起由电网技术骨干、高校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几乎吃住在实验室,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数据加密传输、多源信息融合等核心技术难题。
当第一套智能电网调度原型系统成功运行时,参与研发的年轻工程师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新的危机又悄然逼近。国际新能源市场风云突变,某发达国家突然提高进口关税,导致国内光伏企业出口订单锐减。
叶茂接到企业求助电话的当晚,就组织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室的电子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受影响企业的分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数据。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叶茂将一份东南亚市场调研报告重重拍在桌上。
“开拓新兴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是出路。“
他迅速协调商务部门,在一周内就组织起由二十家企业组成的贸易代表团,亲自带队奔赴东南亚。
在曼谷的贸易洽谈会上,叶茂用流利的英语向各国客商详细介绍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优势和成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