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战争打响(5/6)
挑逗对方主动进攻的欲望。
这确实是有效的,因为对方也选择在盖里斯这边视野能及范围里,设立了军营。
从这一阶段开始,气氛变的开始紧张起来。
每天士兵门板,都要忙于准备作战,打磨自己的武器,调整盔甲尺寸,向神祈祷,或者试图写点什么书信。
在盖里斯和科穆宁的商议下,每天他们这边的部队,都会在军营外的平地上集结一次,摆出自己的阵形,看敌军是否愿意应战。
这种方式,其实相当古老,从罗马时代便延续至今。
起初的时候,特拉比松一方还有些犹豫,一直不曾主动迎战。
但伴随着补给的稳固,加上对周围环境的了解愈发深厚,确定盖里斯这边是孤军一支,确实仅三千人规模不到的时候,便激进了起来。
也开始组织出军阵,与盖里斯这边准备战斗。
不过让他们感到疑惑的一个问题在于,盖里斯这边的军旗,显然呈现出两种款式,但整体来说,这两种款式都透露出基督教的文化色彩,会有十字架等标识。
这表明盖里斯这边是一支基督徒联合军队。
但拉丁人也好,又或者特拉比松贵族也罢,他们怎么也分析不出,在这个关头还会有哪支基督徒军队,愿意和格鲁吉亚人站在一起。
7月2日,一切准备就绪,战争正式拉响。
盖里斯虽然人数最少,但因为自己先前在谈判中占据了优势,加上同大卫·索斯兰达成过协议,因此反而成为这次战斗的总指挥。
在他的安排下,格鲁吉亚人被分为两支,每支各有一千人,又科穆宁兄弟各自指挥,分为左翼、中军。
至于他自己本人,则率领着敕令骑士大队坐镇右翼。
因为这附近地形开阔的原因,这一次盖里斯并未设想过奇兵突袭。
其中格鲁吉亚人的重步兵部队,他们排成“希腊方阵”样式,长矛向前,盾列紧密,成为两堵会移动的城墙。
特拉比松方面的军队,由各地私兵、募兵组成,训练水准参差不齐,虽说人数占优,但缺乏统一的指挥节奏。
他们采用典型的“线式推进”战术,即三层步兵前出,右翼为弓弩队,左翼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