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历史军事>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第654章 胤禩的算盘(1/3)

第654章 胤禩的算盘(1/3)

    河南官员田文镜率先响应了皇上的新政,他心里对这位新帝是佩服至极的,觉得这样的新政是可以抑制腐败的。



    田文镜吸取了湖广总督推行火耗归公方案的教训,制定出符合河南本身特点的实施计划。湖广总督的方案有几个明显的缺陷:首先,官员不是基于需要、而是基于辖区内赋税的金额获得养廉银,这导致同样职位官员的养廉银有时竟差十倍以上;其次,高层官员的养廉银继续依赖基层的小额捐献,以往盛行的敲诈勒索并未禁绝;最后,包括总督、巡抚、道员和学政在内的省级官员完全没有养廉银,但这些人其实有非常繁重的公务和开支需要处理。



    田文镜经过思考,要求所有火耗银都要解送省里的藩库,州县官由于不再持有本地的地丁钱粮,他们也就不再有动力额外征税,基层腐败得以遏制;之后,河南按照官员职位分发养廉银,巡抚可得3万两,布政使可得两,如此等等。



    和最初提出的方案相比,田文镜等人的方案不但将火耗作为弥补亏空的手段,还将其视为地方官员生活和支撑行政支出的长久来源。廉洁是诸多因素共同的产物,而不是身居高位的人道德自律的结果,禁止节礼和拣选有操守的官员无助于树立廉洁的官场风气。



    这样的改革在康熙朝是不可想象的,究其原因就是康熙皇帝倾向于官员自律,而不加以雷霆手段,康熙注重名声,在意士绅阶层对自己的评价,又有哪个皇帝不在意呢?还真有,胤禛,就是不在意。



    从新政开始之初,胤禛就知道自己在史书中的名声好不了,搞不好还会被说成是暴君,但是,他不在意,无论是圣名还是骂名,他都不在乎,对于这些胤禛早就看透了,全都称颂又怎么样,浮云罢了。



    胤禛对这田文镜这套方案大加赞赏,他的唯一批评居然是,担心养廉银不足以支撑基层官员的开支,因此建议田文镜适当考虑增加基层官员的养廉银数量。



    胤禛这个皇帝其实是非常善解人意的,他还怕基层官员开支不够,但是这些也没换回来这些士绅的心。而且,他给了田文镜很大的发挥空间,没有下旨意必须按照皇帝的意思,而是让田文镜自己考虑,这样宽松的政治环境其实在大清是少有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