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就问狂不狂吧(3/4)
?”人家说是按照现在牌价2.3左右,接近七万元吧。让卫东嗯?这一年当中他从未有过接触外币的机会,西南地区极少的外贸部门也跟普通老百姓没交集。江州有人换粮票,换美刀的几乎看不到。他一直想当然的以为都在六七八左右的汇率比例,其实就两三块,当然普通人根本兑换不到这个价位。赶紧签约七万块买下这台“柔顺毛巾”生产机。要理解下章兰芝的单词量,她根本没听过这个柔顺+毛巾的组合词,只是靠比划大概知道是生产的这个东西。让卫东给她解释的时候又不好说是擦皮燕子,就拿着卷筒纸说是卫生用擦嘴擦脸,于是柔顺和毛巾这俩单词拼起来的用品,她就以为真是擦嘴擦脸了,还摸摸,遐想要是自己在火车洗手间用这个临时洗洗脸,好像是真不错哦。就没深究后面一堆技术用词。最好笑的是人家本来还想操作按钮给让卫东演示下,结果刚通电,就被工作人员过来通知立刻断电清场了。让卫东只好让人家把操作步骤写下来,现在就把设备打包封装,他去询问工作人员能怎么运回江州。原本没有外贸资质的机构根本不允许随便跟外商签约,尤其是对外销售,只能统一由外贸部门做,不然国内相互杀价不是肥了外国人么。这就是计划经济的特点,杜绝了相互卷,也几乎平抑了所有企业的积极性。但这里不是卖,而是买,而且是买台人家展示的旧机器,还拿着军转民的军工厂工作证。让卫东也振振有词的打悲情牌,厂里要吃不起饭,但看这个外商的机器还不错,也许买回去能生产东西帮助解决三线工厂的军转民问题。又拿着商州市地委的介绍信调令证明自己。人家也不知道西山厂和商州之间隔着两三百公里。幸好是最后天展会了,所有交易会的领导干部都来现场巡视,有位军转民的转业副主任听了很动容的说要支持。才给开了通行证允许交易,并且指示把机器顺着各地官方运输公司给弄回商州,还嘱咐他要努力完成任务。让卫东忍住没拿出阳光日报来说自己是改开小能手,免得把事情搞大,千恩万谢。这一番操作搞到晚上八点过,章兰芝则是坐在外面花台边,艰难的一步步记下外商说的操作步骤,倒也不难,打开按钮,然后关键在一堆手工把手、螺栓调节。又没能在机器上比划,凭空想象就是怎么一大卷轮胎般的白色原料被压着绷平出来切割,估计还有台纸卷机接下个步骤?不然这里也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