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狗日的,逼老爷我开大招(3/5)
公共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增加线路运营量,也算是一举两得了。原本从金陵到浮梁除八百里加急之外最快的路线需要四天,但这个民用版八百里虽然做不到朝发夕至,但通过合理的水路转换和马不停蹄的交替运输,也可以做到早晨发出第二天中午抵达。所以在第二天的中午,浮梁书院中就有三个系被紧急召集了起来,分别是医学院的法医专业和痕迹专业、还有一个就是司法院里的刑侦专业,三个系经过仔细筛选,最优秀的学员一共七十五人第一时间就登上了前往京城的客船。书院十五年了,从最开始的之乎者也发展到现在共有十个大院,四十二个分支的综合性学校,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是不可计数的。教育,就是不计成本烧钱的。但教育也是产出比最稳定的投资,甚至没有之一,属于那种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真切看到实际产出的投资项目。而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江南道的教育资源其实已经断崖领先于其他地方,只是从上一次科举百余人八成江南道之后,这边的学生就不再参与科举取士了,而是属于内部消化,江南道老早就成为了不用科举的试点地区。这七十五人沿着水道一路东进,很快便来到了金陵城。不得不说他们这帮人一下船,从气质上就能跟京城的书生们拉出一截来,虽不说长相多么俊雅,毕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家出来孩子,基因上肯定不如那些代代优选的贵族子弟好看的,但那板正的身姿还有锐利的眼神,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勤修苦练出来的。他们身上的衣裳也与常人不同,身上都是穿着制式的学院服,精良的材质和新颖的款式,一亮相就成了众人的观点。“鹅湖书院的人!快看快看!”“乖乖,还真的是。这么些人来这里是做甚的?怕不是开恩科了?”“那我等不完蛋了?听闻他们这些人的学识能耐远超常人呢。”“是啊,我得快些回家询问一番。”浮梁书院在当下就属于隐世宗门,之前也是会有浮梁书院的人出来游历或者采风,他们虽然不精通诗词歌赋,但其他方面几乎都是碾压当下的教育水平,更夸张的是他们从小便分了科,专精一项一路走到黑,在其专业领域之中遇到普通学子,那兼职如同砍瓜切菜。能与之相比的就是豫章书院,豫章书院更侧重于律法、时政等,鹅湖书院更侧重于理工、算数等,两个书院合在一起,就是江南道恐怖的教育能力。这两个书院之所以传奇,除了他们本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