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孙休(1/5)
孙休字子烈,吴大帝孙权第六子,东吴第三位皇帝,公元258-264年在位。太元二年(252年),封琅邪王,居虎林。孙权死后,孙休的弟弟孙亮继位,诸葛恪执政,孙休奉命迁到丹杨郡。因多次被丹阳太守李衡冒犯,孙休主动请求迁往他处,后迁至会稽。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迎孙休为帝。孙綝权重谋逆,孙休与辅义将军张布定计,杀孙綝于殿堂。孙休即位后,昌明文教,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以推崇宏盛的教化;重视农桑,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永安三年(260年)贬孙亮为候官侯,遣赴封地,孙亮自杀。永安七年(264年9月3日),孙休去世,年仅三十岁,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西晋文学家陆机认为孙休在位时,遵循旧法,在政事上无大过失,但后世史学家陈寿和萧常都认为孙休追杀孙亮的行为有些残忍。嘉禾四年(235年),王夫人生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孙休13岁时,跟随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学习儒家文化。赤乌末年(250年),孙休娶朱据之女为妃。太元元年(252年)正月,被封为琅邪王,居住在虎林。4月,孙权去世,孙休弟弟孙亮继位。诸葛恪执政,为保证对长江沿岸的军事要地的掌控,下令将孙休迁至丹杨郡。孙休因多次受丹阳太守李衡冒犯,上奏请求迁至他处,后迁到会稽郡。过了几年,孙休梦见自己乘龙飞上青天,但回头看不见龙尾。太平三年9月26日,孙綝发动政变,废吴王孙亮为会稽王,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到会稽迎接琅邪王孙休。10月17日,孙休走到曲阿时,有位老人拦住他,称他为陛下,并希望他迅速前行以防日久生变。孙休听从,并在这一天抵达布塞亭。孙綝让他的弟弟孙恩代行丞相职权,率领百官用皇帝乘坐的车永昌亭迎接孙休,并用军队的帐篷围成便殿,设置了御座。10月18日,孙休到达便殿,在东厢停息。孙恩向孙休奉上御玺,孙休辞让三次才接受。百官按等级秩序给孙休导引车驾,孙休乘上帝辇,群臣陪侍。孙綝率领士卒千人在近郊路旁下拜,孙休下车回拜。当天,孙休驾临正殿,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安。孙綝交上印缓、节钺,请求引退,孙休引见并慰解他。10月21日,孙休下诏褒扬、赏赐有功之臣:任命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增加食邑五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