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孟获(3/5)
》而广为流传,但在《三国志》正史中却没有关于孟获的任何记载,因此后世有关于孟获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质疑。不过史界普遍认为,孟获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三国志》中虽然没有关于其记载,但是同时代的历史著作《汉晋春秋》中就有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记载,成书稍晚的《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有类似的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云南昭通县出土的汉代“孟孝琚碑”就有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两大姓氏之一。大方奢香博物馆收藏的“妥阿哲记功碑”也左证了这一点,根据彝文翻译,“记功碑”上的孟撒指的也是南中大姓孟姓。在“记功碑”正文翻译中有:“攻打孟获是我们参与的,穿着皇帝家赠给的冠冕袍带,俨然一位王侯。”可知孟获此人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南中大姓中极有影响的人物。史学界关于孟获的族属争议,素有分歧。王仲犖在《魏晋南北朝史》称孟获为南中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缪钺《三国志选注》称“孟获是夷族”,马植杰的《三国史》以及柳春藩的《正说诸葛亮》都持此观点。但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黎虎的《魏晋南北朝史论》,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却倾向认为孟获是汉人。学者邵献书在《试论孟获的身份和族属》中根据《华阳国志》中对南中孟姓的记载以及“孟孝琚碑”“孟琴之印”等孟姓出土文物以及诸葛亮南征前后对南中少数民族和大姓的不同政策,考证孟姓为世居益州郡的汉族大姓,而孟获为汉人。学者潘民中在《孟获族属考》中根据《资治通鉴》《汉晋春秋》中,孟获自称“南人不复反矣”以及当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判断,少数民族不会自称“南人”,并以《三国志·蜀书·李恢传》印证了“南人”专指当时久居南中诸郡的汉族大姓。此外,《华阳国志》所载孟获自称“边民”,而古时“民”“夷”为对书的表达习惯也印证了“民”指居住于某地域的编户齐民,而“夷”则指少数族人。基于以上论证可以判断,孟获是汉人而非少数族人。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迹最早见于晋代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而后裴松之注《三国志》,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都沿用了这种记载。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原因为“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