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诸葛瞻(4/5)
诸葛瞻明知杂牌军不善战,非要选择主动出击与邓艾这帮亡命徒决一死战蜀军杂牌遇到魏军精锐,结果可想而知,基本上一触即溃!部下黄崇曾建议抢占险要地形,采取坚守政策,邓艾粮草不济必然退却!可被诸葛瞻斥责胆小之徒也敢妄言军事!跟马谡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一个丢剑阁导致北伐失败,一个丢绵竹直接亡国…诸葛亮曾评价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担忧诸葛瞻过早聪慧反难成大器,这一预言在实战中应验。虽然诸葛瞻军事不行,但忠勇可嘉,尽管战败,诸葛瞻父子拒绝投降,战至最后一刻,临终前仍感叹“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体现对蜀汉的责任感。晋武帝司马炎亦赞其“临难死义”,认可其气节。这一死可以说为诸葛亮留了面子,不过身为将帅仅凭个人气节,怎能力挽狂澜,虽以死明志,但确实加快了蜀汉的灭亡,导致姜维回师救援都没有时间诸葛亮诫子书里强调”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是一句也没听进去,越是关键时刻,越是狂躁不安,幻想着将邓艾一波击溃,这跟马谡屯兵山上,居高临下击溃魏军有何区别?都是自己意淫罢了,不过诸葛瞻比马谡体面点,兵败选择自尽,锅都自己扛了,马谡兵败自己一个人逃回来了…但蜀国灭亡也不能全赖在诸葛瞻身上,毕竟他能力不如姜维,但是在后期人才凋零的蜀国,要想找出比诸葛瞻强的,那估计也是没有的。姜维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而诸葛瞻幼年丧父,诸葛亮军务繁忙,缺席了他的成长,另一边的司马懿每逢打仗,都会将司马师,司马昭带在身边,给予他俩足够的军事历练自古就是有兵就有权,你能带兵打仗就有夺取政权的能力!司马懿真是老谋深算,早就打好底子了,但诸葛瞻却没有这样的机会,蜀国后期可以说就靠姜维一人撑着,诸葛瞻属于赶鸭子上架,他根本就没打过几次仗,军事能力不行也在情理之中蜀国灭亡非一人之过,确实是没救了,除非姜维能分身,一个守剑阁,一个守绵竹。在巨大的国力差距面前,魏国又人才济济,钟会邓艾乃是当世英杰,蜀国除了姜维,没有一人能抵挡!诸葛瞻虽死犹荣,毕竟没有做逃兵,与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沙场,此等忠义对得起诸葛亮了诸葛瞻本身没有打仗的经验,再看看他所带的人吧:张飞的孙子、黄权的儿子、李恢的侄子等等,这些人都是妥妥的官二代,公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