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孙峻(5/5)
。也就是说,孙峻和孙綝都是东吴的旁系宗室。吴主孙权在位后期,东吴内部爆发了影响极大的“南鲁之争”。孙氏皇族的内部矛盾、孙家与士族的矛盾、南迁士族与江东本土士族的矛盾都被“南鲁之争”激化。于是孙权临终前有两个问题:一是他最终选择的太子孙亮年幼,难以亲政;二是朝中多数政治集团都难以托孤。无奈之下,孙权选择了托孤给南迁士族和旁系宗室,孙权临终前任命的五个托孤大臣,三个是南迁士族,两个是旁系宗室。凭借成为托孤大臣,孙峻跻身东吴的政治中心。孙权去世后不久,孙峻联合诸葛恪干掉了孙弘,成为托孤大臣中唯一的宗室。诸葛恪在合肥新城大败后丧失人心,孙峻联合吴主孙亮发动政变除掉了诸葛恪,成为首席托孤大臣。延熙十六年(253年),孙峻获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掌控东吴大权。孙峻掌握大权的基础有两个:第一是孙权临终前给予的托孤大臣身份,让他在诸葛恪死后成为首席托孤大臣;第二是孙峻早年一直担任禁中官职,在诸葛恪死后掌控了东吴的禁军兵权。然而权势熏天的孙峻有两大缺陷:第一是孙峻当上托孤大臣主要是靠孙权晚年的乱局和旁系宗室的身份,他本人“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朝内有大量潜在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