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开定四夷刘仁轨(2/5)
入。”“百济王扶余丰猜疑鬼室福信争权,将其杀死。”“他又闻唐军骤至,急遣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龙朔三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新罗,朝廷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过渤海到来,与刘仁轨等会师。唐军士气因而大振。”“按照唐军部属,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国王金法敏于是率领陆军进发,刘仁轨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着熊津、白江进军,与陆军会合。”“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扶余丰脱身逃走,所佩宝剑被缴获。”“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军、耽罗国使投降,只有主帅迟受信占据的任存城还未被攻克。”“当初,苏定方灭亡百济,主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纠集溃卒,凭借险要地势接应鬼室福信。”“白江口之战后,二人投降唐军。”“刘仁轨展示诚意,让他们攻取任存城来证明自己的真诚,又为其补充军械、粮草。”“沙吒相如等最终攻克了任存城,迟受信独自逃往高句丽,百济的残余势力被全部消灭。”“孙仁师等人班师回朝,朝廷令刘仁轨率军留镇百济。”“百济两次遭受战乱,境内受到严重的破坏,刘仁轨命令对死者进行掩埋祭奠。”“他重新登记户籍,设置官署属吏,开辟道路,建设村庄,修复堤坝塘堰,救济贫困人家,鼓励农业生产,替他们建立土地神庙,百济的民众都安居下来。”“守军于是垦种土地,筹划平定高句丽。”苏轼:作为刘秀的后裔,刘仁轨出身于一个皇族世家。然而,在他出生的时候,东汉已经灭亡了几百年,刘家的皇族身份已经失去了意义。他的家庭虽然贫困,但仍坚持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刘仁轨靠着自己的努力读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随着唐朝的建立,刘仁轨凭借自己的学问步入仕途。他以正直无私、不畏权贵而闻名,深受李世民赏识。在贞观年间,刘仁轨一直在县令这个级别转悠,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未来有朝一日自己会统领大军,打下影响东亚千年历史的一战。然而,在贞观二十三年,刘仁轨被调到山东青州去当刺史,正是这次调动改变了他的命运。在山东担任刺史期间,唐朝决定对朝鲜半岛用兵。刘仁轨被卷入了这场战争,成为唐军的重要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