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05章 天宝诗人刘方平(2/6)

第505章 天宝诗人刘方平(2/6)

和大自然的生机相对照,突出了她的孤寂和无助。”“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庭院里时不时有东风吹来,把千万条杨柳都吹向西方。”“这里的东风是指春风,也是送别之风。”苏轼:刘方平是个能工巧匠,果然不愧是山水画师,巧用寥寥数个字眼便为我们钩勒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夜。刘方平,不知何年出生,亦不知何年去世。他活跃在天宝年间,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落第之后开启隐居生涯,流连颖水河畔,终生没有入仕。这人显然对仕途看得很淡,至少不是个官迷。刘方平日常交友广泛,不仅以诗著称,也擅长山水绘画,艺术天分极高。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没有长期乡村生活体会的人,写不出来这样清新朦胧的诗句。即便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有着赤子之心,观察入微。诗人刘方平描绘的是一幅乡村月夜图,深夜的村落万籁独寂,明月悬于夜空。倾洒下漫天银白色的光辉,萦绕着半数的庄户农舍散发出淡淡的柔和醒目之色。而另外一半依然隐没在黑夜里,不甚清晰。夜逐渐变得深沉,不知不觉中抬头去看,北斗星和南斗六星已经横斜着。周遭显得更加静谧无声,仿佛一幅静止的画面,也并非完全的静止。因为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无时不刻在运动着。今夜不知为何,偏偏感受到春夜的暖意。侧耳细细倾听,有细碎的虫鸣声清脆悦耳,竟然不见半点嘈杂。隔着窗纱第一回听见虫鸣,竟是说不出的清新纯净,心中自然而然生起一股喜悦之情。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个偏字出人意料,偏偏又带着一股诗人因熟悉节气、掌握气候变化而洋洋自得的心情。虫声新鲜,因为今夜头回听到。透字绝妙,或是诗人透过窗纱去看看虫子的方位,或是虫鸣透过窗纱过滤掉些许杂音唯独剩下美妙乐音。绿是春天的代表色,然而在深夜其实很难看得清。既然看清了,何尝不是在夸赞月色的皎洁明亮。一幅清新淡然的春夜图,虫鸣融入月色,诗人侧耳聆听到的未必只此一种声音。大自然谱写的乐章必定妙趣横生,朦胧中仿佛闻到春风送来清新的青草气息。“杨柳是传统的离别之物,因为它的枝条柔软而垂下,像是在挥手告别。”“杨柳千条尽向西,暗示了征人去了西方边疆,也表达了妻子对他的眷恋和期盼。”“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寄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