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海内名士张祜(2/7)
稹却对其诗评价较低。最后没有得到皇帝认可,最终寂寞归乡,隐居淮南而终。拥有心怀天下的抱负,又有才华,但社会地位与其才华不相匹配。直至去世他也没有得到一官半职,杜牧就曾经写诗为其遭遇打抱不平。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张祜交游很广,除了令狐楚与杜牧力荐他之外,皮日休、李涉也曾为他作诗。可见在文人圈子里,张祜是得到认可的。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主导张祜一生,年轻时为仕途奔波,但无奈到处碰壁。在多次打击之下,他也多次流露出归隐的愿望,最终晚年时候真的过起隐居生活。政治上不得志的情况下,后来他将精力放在诗歌创作上,诗中还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一些看法。可见他虽然是布衣身份,但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虽然未踏入仕途,但张祜的诗中具有讽谏意味,可以体现诗的实用化倾向。因为时代风气侵染,张祜的诗中也具备通俗化特质。语言浅近,风格流丽,纯属工整,在技巧上广泛借鉴民歌语言方式。可以说,张祜的诗深受元白诗风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须要说的是,细品张祜的诗,可以发现他对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恰到好处。他还很注重赠诗对象的身份和特点,选择合适、得体的句式描写。尤其善于抓住细节,抓住人和景物的不同面貌,能够用最为准确又形象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另外,张祜能够抓住地区最富有代表性和特有的风物特征,让诗歌极具地域特色。他还善于抓住时间和季节下,不同地区、景致的特征,这类诗具备鲜明的特色。再有,张祜写山水寺庙诗,会将景物与历史结合,增加万物的内涵与文化厚度。不得不说的是,张祜写诗对个人情感很是收敛。没有那种跌宕起伏,激昂澎湃的文字烘托。比如说,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送别诗,张祜很少表达自己的离别情绪,主要以叙事、描写为主。刻画地方特色与习俗,心态平和,写景居多,内心冷静,效果较为深沉。关于闲居漫游的山水诗,总体来看以五律居多。诗歌笔力与对偶运用方面,与贾岛很是相似,境界同样接近。均以静、冷、琐碎为主,部份诗中还体现出苦吟意味。这类诗没有复杂的社会眼光,只需要通文字展现出诗人的审美即可。可以说,在中唐向晚唐过渡时期,张祜是诗坛一位不能忽视的诗人。他的诗中保留中唐诗歌特征,继承了元白现实主义精神,又体现出对政治的关心。他的诗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