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富贵词人晏殊(2/6)
,父亲晏固是一名抚州手力节级,按照职位仅仅是一个官府差役。对于一个以清贵闻名的词人来说,他的家世并不显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晏殊自身实力却很强,不仅天资聪颖,而且读书还用功刻苦。五岁就已声名远播,七岁时做的诗歌已经远近闻名,到了十三岁时更是文采斐然。随后,晏殊以神童之名被张知白推举入朝,殿试文章写完后。当朝皇帝宋真宗十分高兴,钦点晏殊为进士,嘱咐一代大儒陈彭年务必把晏殊培养成人才。有了皇帝和大学者的培养和栽培,晏殊14岁就被提拔为秘书省正字。晏殊学识渊博,办事干练,宋真宗每次遇到疑难之事,经常写在小纸条上征询晏殊的意见。而晏殊的建议也多次获得宋真宗的采纳,成为了宋真宗的左膀右臂。然而在官场上有所起色,在家庭中却痛失亲人。作为一个以仕途平顺著称的词人,家庭的变故会体现在他的词作上,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晏殊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的精髓。晏殊一生写过许多诗词,却没有一首是为逝去追悼创作。晏殊本人似乎其实并不是个很淡定的人,他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而他又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成为了他的女婿。晏殊为宋朝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儿子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兼职,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晏殊的为官,虽不能说无为,用心却也实确并不在进取开创上。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是很多的官员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诚实。作为神童和少年进士,晏殊极具才华,他对朝政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做事从不强出风头,而是低调踏实,时时处处以朝廷为重。他一生不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更不会欺瞒皇上,居功自傲。可以说,晏殊的一身气力都用在了维持上,因此不喜欢被任何外力打破这辛苦经营的平衡。悲观主义的人往往难舍对眼前的眷恋,为事为词,均是如此。因此晏殊的诗词虽然天然浅白,但是并不浮夸。“没想到皇上却更加觉得他做人很实诚、认真,反而更加器重他。”“为人正直不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