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田园诗陶渊明(4/8)
不久,陶渊明发现,桓玄野心很大。”“他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平天下,平叛乱。”“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是匡扶天下,而不是夺取天下。”“他找了一个理由,辞官回家了。”“这一辞官,又在家呆了两年,后来桓玄起兵叛乱,被刘裕平定。”“一番折腾,事无所成,可是年纪毕竟一大把了。”“陶渊明的中年危机也来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张着嘴,嗷嗷待哺。”“要是种地能吃饱,能安居,陶渊明也就不用出去了。”“生计所迫的陶渊明,在隆安四年初,奉使入都。”“一年后,陶母亡,渊明回家居丧,三年丁忧期满。”“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此时的他,身在做官,心里念着的却是他的田园。”“旅居官场许久,从第一次出仕到如今,已经过了十来年了。”“他早已看透了官场生活,实在无心留恋。”“幸好陶渊明比较豁达,否则大概是承受不住,非得抑郁不可。”“这一次做官,还是老样子,没做多久,就找个理由离开了。”“这一次,他打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做官了。”“陶渊明自然是不怕穷,也不怕苦的。”“可是他拖着一家人,就没办法那么随性了。”“经济压迫的痛苦,使他不能安于田园。”“可是那颗要求自由个性的内心,又让他受不了仕途的樊笼。”“打定决心不再做官的陶渊明,又没办法了,家里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他不得已,又出去做官了,这一次他做了彭泽县令。”“他做官才80多天,地里的高粱都还没成熟,他便走了。”“作为对前半生的总结,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王昌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晚年靠乞讨度日被饿死,五子都不成器。此时,陶渊明回忆起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出身名门,青年入仕,数次辞官,归隐田园。曾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落魄。陶渊明曾五次入仕、五次辞官,第一次做官是二十九岁时。那时他对做官充满了热情,希望能在官场上实现自己济世救民的抱负。可是没想到他的官职远远低于他的期望,一个州祭酒能干什么?要知道他的曾祖父曾担任晋国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外祖父是东晋名士孟嘉,都是显赫之人,相比之下他的官职实在低微。更令他难受的是,官场风气恶劣,等级制度森严。陶渊明官职低,处处要看人脸色、听人驱使,做得十分抑郁。同时官场中人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