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8章 范文正公范仲淹(2/9)

第448章 范文正公范仲淹(2/9)

的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宋仁宗天圣二年,范仲淹征集兵夫四万余人兴筑海堰。”“天圣四年范仲淹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又将海堤工程托付给张纶主持。”“海堤最终由张纶主持完成,当地人感激范仲淹主持修堤之功,将其称为范公堤。”“天圣五年,为母守丧的范仲淹居住在应天府宁陵县。”“时任南京应天府知府的晏殊听说了范仲淹的才名,于是邀请他负责应天书院的教育工作。”“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教务期间,教学勤勉,以身作则,每当谈起国家大事时,一定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在范仲淹的感染下,从应天书院开始,士大夫中流行起了严以律己的风潮,范仲淹的声誉也因而进一步提高。”“天圣六年,范仲淹写成《上执政书》,并将其上疏给朝廷。”辛弃疾:宋朝名人那么多,公认的第一名臣,非范仲淹莫属。古时,男子二十行冠礼,是为成人礼。而范仲淹20岁的成人礼,却犹为特别。活了20岁,有人告诉他。你不叫朱说,你叫范仲淹,你是母亲改嫁带到我们朱家来的。茫茫天地间,20岁的七尺男儿,身无长物。血亲宗族不认你,对你有养育之恩的朱家不再容你。你的身边只剩下一个两岁就丧夫带着你改嫁的苦命母亲。来处无可追,归处心茫然。如果20岁的你面临的是这样的人生巨变,你会如何?20岁的范仲淹向我们出示了一份他的答卷。他感念朱父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却不愿再寄生于他人。毅然辞别母亲和朱父前往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求学,誓要为自己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应天书院作为北宋书院之首,不光藏书丰硕,有名师指点学生功课。更是不收学生学费,这对身处窘境的范仲淹来说是一个绝处逢生的好机会。在应天书院,范仲淹昼夜苦读,用尽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睡得很短,吃得很少。累了就用凉水浇脸,饿了就以稀粥为食。五年未解衣就枕,读书之刻苦,非常人能企及。同窗好友看范仲淹如此勤俭,便带来了一桌鱼肉美食邀请范仲淹品尝,然而范仲淹对着美味佳肴却没有吃一口。同窗气愤的质问他,范仲淹回答已经吃惯了稀粥,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再过艰苦的日子就会不适应。这就是范仲淹,身处贫穷之境却胸有大志。甘于清贫生活,刻苦求学,面对享乐诱惑能坚守初心,不改其志。少年时代的范仲淹不光拒绝了享乐诱惑,更是放弃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