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6章 诗家天子王昌龄(2/7)

第446章 诗家天子王昌龄(2/7)

备回到长安,参加科考。”“他有一首长诗《代扶风主人答》,是在回长安路程上,经过扶风时写的。”“他在一间馆舍休息时,跟主人喝酒,主人恰好当过兵,聊起了往事。”“王昌龄深有同感,于是代他把这段往事写了出来。”“这首诗不怎么有名,少有人提及。”“但读起来全是王昌龄的真情流露,是用情写就的。”“在唐朝当兵很辛苦,戍边的士兵,更是苦上加苦。”“大唐皇帝开边,士兵就要一直打仗。”“扶风主人想起往事,还没开口,就先流下数行泪。”“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都是这样,内心是苦的,一想到曾经的画面就泪流不止。”苏轼:王昌龄的一生生得平凡,死得意外,活得坎坷。王昌龄是京兆人,自幼家贫。年幼的王昌龄一边读书,一边耕作,希望通过苦读谋取一官半职。二十岁那年,不甘终老于耕田的王昌龄前往嵩山学道。但很快,他又逃离枯燥的道家生活,客居并州。此时正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唐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达到了巅峰时刻。当时不少人豪言壮语纷纷奔赴西北边塞,渴求建功立业。同时将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于纸上,开启了大唐著名的边塞诗派。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也是如此,在长安求官无果后。和前辈们一样,投笔从戎,前往西北边塞。在西北边塞,王昌龄见到了和中原迥异的大漠风光。更感受到了戍边军士的爱国情怀,最终写出了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气势磅礴,雄壮豁达,营造出一派悲凉雄壮的边塞气氛,历来被后人所推崇。当然这也是一首著名的骂诗,通过旁敲侧击。既渴望能出现如飞将军李广的名将,又暗示现在边塞将领的无能。更表达了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这些无能的将领造成的,骂得巧妙,也骂的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除此之外,王昌龄还有另一首名篇《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好一个不破楼兰终不还,如此铿锵有力,读来荡气回肠,更是后人出征常念叨的一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除了描绘边塞将士之苦外。王昌龄还擅长闺怨诗,以女性的口吻,诉说在长期战争下,依旧等候他们回来的妻子《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