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花闲窦太后(5/7)
注入了一缕春风。景帝时期,诸国坐大。景帝采取推恩令,导致七国之乱。窦氏分封军权,着令天下兵马围剿。其中更是不计前嫌的提高了很多对她有意见的大臣。窦氏的举措,让七国之乱,得以平息,避免了王朝遭受更大的损失。武帝时,国力开始强盛,匈奴不断叩边。窦氏的黄老之学与刘彻奉行的以法治国,遵儒术的执政理念相违背。窦氏看出汉朝还没有真正的恢复元气,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留下的隐患还没有根除。遂利用手中权势,压迫武帝,使之接受黄老之学的建议。汉朝自高祖刘邦一直到武帝前期,都是一直坚持和奉行的黄老之学,而窦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汉朝以孝治天下,景帝,武帝对待这位给王朝带来休养生息的太后,也给予了根本的尊重。有汉一朝,单单从政绩上来讲,窦氏的政绩与吕雉相比,较为温和。而且她没有像吕雉那样,采取更加粗暴的方式对待诸臣和王国。她虽然将两位兄弟招入王朝担任要职,并没有采取大肆封赏的举措。可以说,高祖之后,始终坚持黄老之学的人,就是她了。而她的一系列措施,确实为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大兴军事奠定了基础。一生心系百姓,手握军权却恪守道义。与国家有利,于百姓有福。执政之期,休养生息,缓和阶级矛盾。“此次战争的胜利,梁王被授予诸多奖励。”“并赐予丰厚土地营建宫室,得到窦氏的宠爱。”“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刘启废除太子之位。”“窦氏欲让梁孝王刘武继承皇位,但遭袁盎等人反对。”“由此提议作罢,梁孝王辞别朝廷回到封地。”“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其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并尊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魏其侯窦婴是窦氏的堂兄之子,因平息吴楚七国之乱立功而封侯。”“却因主张儒术,反对道家的想法。”“和窦氏的思想主张相相悖,故被窦氏所厌恶。”“兰陵的王臧和代郡的赵绾欲以建造明堂的名义举行大朝会,向皇帝推举自己的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导者。”“皇帝听后便派遣贵重的礼物束帛,乘驾驷马安车去迎接申培。”“在申培入京之后,皇帝向其请教治国理政的想法。”“并封其为中大夫,命其在鲁国在长安所设的留邸办事处里。”“即诸侯国在长安城里置有打探宫廷信息的场所,商量建立明堂之事。”“窦氏听后心中不悦,找出王臧和赵绾的过失便责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