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花魅万贞儿(2/7)
朱见深登基后一度想立万贞儿为皇后,但让一名年长皇帝十七岁的宫女掌位中宫有违先帝遗诏,只能作罢。”“钱太后观察后也认为吴氏在三人中更出色些,与朱祁镇的遗愿一致。”“吴氏被封皇后时,万贞儿仍然是宫女身份。”“朱见深几乎无视年轻貌美的吴皇后,很少留宿在吴皇后宫中,仍然与已经34岁的老宫女万贞儿恩爱如常。”“万贞儿恃宠而骄,对吴皇后出言不逊。”“吴皇后苛责几次后,下令杖责了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见万贞儿被杖责,便与钱周两位太后商议废黜皇后。”“并对朱祁镇身边的老太监牛玉严刑逼供,编造吴皇后的父亲行贿牛玉,让吴氏正位中宫的谎言。”“朱见深连下三道诏书宣告废黜吴皇后,改立王氏为后。”“十六岁的吴废后只当了一个月皇后,只因为杖责了一名老宫女,余生都在冷宫度过。”柳如是:明宪宗对万贵妃的深爱,使得两位皇后名存实亡。在确立皇后人选的时候,明宪宗想立万贞儿为皇后,可奈何难度很大。其一,万贞儿属于明宪宗乳母这一类。万贞儿本身是明宪宗祖母宫中的宫女,受指派来照顾明宪宗,而当时的明宪宗不足三岁。如果明宪宗立万贞儿为皇后,在伦理上是不合情理的。其二,成化元年时,万贞儿并未生育子嗣。如果说万贞儿还有成为皇后的希望,那就只能是母凭子贵,率先诞下皇长子。成化二年时,万贞儿的确产下一子,但一年后便夭折了。其三,明宪宗新君继位,行事需得收敛。很简单,明英宗留下了一批天顺年间的老臣。其中很多人是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的重臣,一个个对刚刚上台的明宪宗盯得很紧。而此时的明宪宗也并未完全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底,所以做事还是有顾虑的。其四,明宪宗生母周太后,并不待见万贞儿。婆媳问题,同样存在于皇室。周太后非常清楚明宪宗对于万贞儿的情感依赖,这其中甚至掺杂了一定的恋母情节。作为生母的周太后,自然对于这个从自己这抢走了儿子归属感的女人,心存妒忌。更重要的一点是,周太后与万贞儿两人是同龄人。这就是为什么明宪宗在成化元年,遵循了先帝英宗的意愿,册封吴氏为皇后。青春靓丽的吴氏贵为国母,自恃位尊,自然不把徐娘半老的万贞儿放在眼里。当吴皇后发现明宪宗在大婚之后依旧整宿整宿地在万贞儿那时,开始妒火中烧。终于有一天,面对吴皇后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