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66章 理圣朱熹(2/6)

第366章 理圣朱熹(2/6)

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公元1163年五月,宋孝宗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王阳明:作为孔子之后第一儒,素有朱子之称的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却享祀孔庙的儒者。朱熹继承并发扬了以往的儒家思想,建立了一套庞大的儒学体系。理与气的关系,格物致知,三纲五常都是其核心思想。身为一代大儒,朱熹有着治天下的伟大抱负。所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更是具备着敏锐的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理和气作为贯穿朱熹哲学的核心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复杂的关系。朱熹继承了前人思想中的理气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赋予理气不同的性质和地位。在朱熹看来,世间万物的形成与发展都以同一的理为规律。理是万物存在的内在规定,而气则运动流行以发育万物。理为本体,理气不离,理先气后。朱熹认为理是形而上的,具有纯粹的至上性,但朱熹同时还赋予了理太虚的作用。这既加强了理气和万物的联系,更巩固了理的本体地位。朱熹所阐述的理是形而上的,远早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其认为理是事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伦理道德层面的基本准则。总结来说,朱子的理学体系,博采众家之长。以理为本体,气为从属,理气共同构成现实的真实世界。格物致知也是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范畴之一,但由于当时社会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具有两面性,对宋朝及元明两代有着深远影响。格物致知最早出现于儒家经典《大学》中,一直以来深受理学家们的重视。朱熹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万事万物。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知识,首先要接触事物并深入研究它的原理。朱熹认为致知和格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彼此统一,它们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不同论述方式。格物致知的最终目标是探究事物的真理,直到尽头。也正因如此,朱熹的格物致知将世间万物整合成同一个真理。这种提倡学无止境,修身养性的儒家理论对明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观念的代名词。三纲五常为朱熹所认可,但提及次数较少,因而其地位并不高。三纲思想萌芽于先秦时期,由董仲舒明确提出并进行初步认证。朱熹对三纲五常进行了进一步的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