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医圣张仲景(5/7)
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在医学上的贡献,使他在医学史上享有殊荣。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实至名归,理应受万世敬仰。“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达五次之多,使很多人丧生。”“一些郡城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为瘟疫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占十分之七。”“一些庸医便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和病人相谈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张仲景对这些人非常气愤,痛加斥责。”“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博览全书。”“刻苦研读《素问》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书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部著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完成而大行于世。”“然而,如此光耀的历史人物,却未见《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记载,只在民间传说或后人野史笔记中有所提及。”“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系统概括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为中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伤寒杂病论》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苏轼:张仲景虽然未见于正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