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千古奇人李淳风(2/6)
习了各种典籍,积累了很丰富的学问。”徐光启:虽说预言未来的《推背图》是杜撰的,但李淳风的科学成就是伟大的。李淳风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能耐,很大程度上来讲,与家庭的氛围熏陶是离不开的。首先,李淳风的父亲曾经是一名隋朝的小官吏。但仕途却不通畅,因而逐渐对政治感到了厌倦。于是,李父后半生的精力几乎都放到了研究天文、道学之上,这对年幼的李淳风产生了极大影响。而受其家庭氛围,李淳风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有关天文历法的书籍,这为日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其次,李淳风是一名广为人知的小神童,年纪轻轻就才智出众,这是李淳风能够创造一番大成就的根本所在。能够在天文、数学、历法以及易经方面都有所成,这绝非是一般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李淳风的兴趣所在无疑就是天文、历法。毕竟,李淳风的父亲就拥有这方面的才华,这让小时候的李淳风也养成了这样的爱好。而家庭的帮助又能让李淳风广泛接触此类的书籍,并最终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了一番新的成就。更令他感到敬佩的是,有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李淳风的独家所创。家庭的氛围熏陶,便是李淳风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后面很多人知道李淳风,大都是从奇书《推背图》中而来。相传,此书全篇每一章节都对应了一段历史大事。而从唐初开始,一直推演到了一千年后,甚至已经大大超过了目前的年代。很多人惊讶于书中的箴言,感叹竟如此跟历史上的大事件相符合。其实,他研究后发现,这都是后来人杜撰而来的。一个后来人的视角,当然可以准确预言历史上的大事件。所以,《推背图》并不能拿来当做李淳风天赋异禀的证据,顶多说明其确实曾经大胆预言过后世。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淳风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博学多才之人。只不过其才华更多的是有着坚实的科学认知的,并不是所谓的虚无缥缈的胡诌。“公元619年,17岁的李淳风,奉师命下山历练。”“此时正是隋朝刚刚灭亡,唐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李淳风回到家乡之后,凭着自己过人的学识,很快声名远播。”“而后,李淳风结识了当时的唐朝高官刘文静。”“后来又在刘文静的介绍之下,到了李世民麾下,做了李世民帐下的记室参军。”“所谓的记室参军,就是掌管文书的官员,也就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