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印刷术毕昇(2/6)
因其一手好字,被许多雕刻坊邀约。”“毕昇跟着雕刻师傅学习雕板技艺,一学就是好多年。”“一天,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毕昇在一旁观看揣摩。”“他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最后一行的一个字刻坏了,导致师傅辛辛苦苦整雕刻的整块木板也就报废了。”“师傅虽没有责备他,可毕昇很难过,他立志要改进雕版印刷。”沈括:关于毕昇研制的活字印刷术的原理,我在《梦溪笔谈》里做了记载。毕昇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烤,让它变得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上面用松脂、蜡、纸灰混在一起,做成药剂再盖上。想要印刷的时候,就拿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匝匝地把字模排好。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个印版,然后在火上烘烤。等上面的药剂开始熔化的时候,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在它表面。于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了。印刷的时候,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每个字有好几个字模,比如之、也。这都是常用字,一块板里经常多次出现,一般各备有二十多个字模。字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做标签,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生僻字随遇随刻随烤,很快就能做出来。他认为如果就印两三本,那还不如雕版效率高。但如果要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在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毕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没有选择用更简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毕昇之所以会如此,他认为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木活字的字模跟药剂容易粘连,一旦排在铁框里,不容易取下来。用泥来烧制字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次排版结束后,用火烘烤,使药剂熔化。再用手一抹,字模就会自行脱落,不被药剂弄脏。“印刷术发明以前,手抄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发展成为抄书的产业。”“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带动下,读书写字的权利和能力从贵族阶层向士阶层乃至平民阶层延伸。”“士阶层为了实现理想,在游学期间就开始抄书。”“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深受经学思想熏陶,书香门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