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2/7)
儿入川投奔刘璋。一是来益州避难,二是混个官做做。毕竟他出身书香门第,凭借自己的才学,应该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但他很快发现,刘璋此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软蛋。而且没有伯乐的眼光,不识人才。其次刘璋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想安居一方,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尽管他满腹的才学,在刘璋面前也得不到任用,只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乱世之下这个地位对于普通人绰绰有余,但对他而言,实在是埋没了自己的才华。不仅他对此很郁闷,就连身边的同乡都嘲笑他。和他一起来益州的同乡多多少少都在官场上小有名气,同乡见面会上他就是遭到冷嘲热讽的那个。他虽然觉得自己跟别人聊不到一块儿去,但是偏偏和张松一见如故。原因无他,因为他们俩人都觉得自己是天下难得的奇才。他们两人都知道刘璋不是一个英明的主公,于是就有了另谋明主的想法。北方的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刘璋派张松出使曹营找靠山。张松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直接就放弃投奔曹操,转而想要投靠刘备。在张松的花言巧语之下,刘璋同意和刘备联合一起对抗曹操。而他作为使者前去拜见刘备,经过和刘备的一番交谈,他立马就认定了雄才大略的刘备。“法正返回成都,对张松表示刘备有雄才大略。”“两人暗中商议达成一致,愿意拥戴刘备为君主,然而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建安十六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刘璋听说后,深感恐惧。”“张松就趁机向刘璋建议,不如迎接刘备前来益州。”“想让刘备讨伐张鲁,协助抵抗曹操的大军。”“刘璋听取意见,又派遣法正为使者,率兵四千人前往荆州迎接刘备入川。”“法正见到刘备后,向他说明了刘璋的想法,又暗中向刘备献计策。”“以刘备的雄才大略,对比刘璋的懦弱无用。”“倘若以张松作为内应,趁机攻占益州。”“然后凭借益州的殷实富裕,以及蜀中的山川艰险的优势,成就帝业易如反掌。”“刘备对法正的分析深以为然,于是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亲自率领万余人逆江西进,前往益州。”“刘备率军抵达涪城,刘璋亲自率领部众前往迎接。”“刘璋资助刘备粮草辎重,让他率兵进攻汉中张鲁。”“建安十七年,刘备的军队驻扎在广元,收揽人心。”“恰逢曹操率大军进攻孙权,孙权求助刘备,刘备向刘璋请求资助兵马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