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北洋时代之直皖大战(4/8)
来一回,黎元洪和张勋这两个工具人出局,段祺瑞取得府院之争的完胜。”“冯国章跟着沾光,从南京跑到北京做了代总统。”刘彻:手上没有兵权,再怎么整也是徒劳的。权力斗争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兵权,要不然很容易就被人推翻出局。就好比段祺瑞和黎元洪两人之间的斗争,黎元洪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兵权,这才轻而易举的被人赶下了台。或许黎元洪一开始就不应该和段祺瑞争权夺利,毕竟没有兵权在手,结局早已经注定。黎元洪临走之前把总统的位置给了冯国章,他猜测可能是想让冯国章替他对付段祺瑞。毕竟黎元洪被段祺瑞整下去了,肯定不想让段祺瑞好过。现在既然黎元洪指名道姓让冯国章接任总统职务,那就已经说明了冯国章是有筹码替黎元洪出一口恶气的。“张勋复辟前后,已经是半隐退状态的孙中山,对北洋系彻底失望。”“决定出山,在南方重新开展革命斗争,保护《临时约法》的神圣性。”“斗争的第一步当然是挑选根据地,孙中山选定了广东,第二步是成立新政府。”“但成立政府需要合法性,于是孙中山就动员150余名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召开国民非常会议。”“宣布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广西督军陆荣廷和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元帅。”“成立了政府,接下来就是斗争了。”“1917年10月3日,孙中山下令讨伐段祺瑞。”“随后,护法军和北洋军在湖南大战,结果北洋军败退,丢掉了湖南。”“以北洋军的实力打护法军本来不成问题,但由于段祺瑞派去的王汝贤是冯国璋的手下。”“而冯国璋与南方军阀的关系一向又还不错,加之冯国璋做了代总统后,北洋政府内部关于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分割问题始终理不清。”“冯国璋和段祺瑞一个主张大权在总统,一个主张大权在总理。”“所以这场败局实际是冯国璋有意为之,意在南北停战,拆段祺瑞的台。”“见冯国璋故意使坏,又要搞府院之争。”“段祺瑞第三次以退为进,主动辞职。”“听说段祺瑞又辞职了,冯国璋当即批准。”“因为这事,以冯国璋为代表的直系和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渐渐产生了嫌隙。”段祺瑞:冯国璋这个老匹夫,为了权力斗争,置北洋政府安危于不顾,真是可恨。在护法军外敌面前,还要大搞内斗,故意拆台输了战争。他想想就一肚子怒火,可却无处发泄,只能郁闷的淤积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