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2/12)
惟用亲信,不问出身,他们与皇帝的亲近程度从军机处所处的位置便能够充分体现。”朱元璋:看起来,军机处有些像咱设立的内阁,但好像比内阁的地位更高。虽然他很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赞叹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制度。他为了加强皇权,杀了不少大臣才废除了宰相,创立了内阁。内阁尽管可以让他的皇权得以集中,但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容易让内阁首辅的权力过大。他倒是不担心自己的皇权被内阁首辅制约,他担心的是后代子孙压不住内阁首辅。但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让天下权力被皇帝一个人掌握,这一点让他颇为钦佩。“按照清朝的规定,乾清门前被称为天街的广场,是划分内外两朝的分界。”“天街以南的大殿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主要场所。”“在这片被称为外朝的区域内,还聚集着内阁、六部等维持朝廷日常运作的主要衙门。”“天街以北的内朝便是通常所说的大内,是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军机处的位置在天街的西北角,由此向北,便是后宫之中最接近外朝的养心殿。”“从雍正皇帝开始,养心殿就成为大多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从军机处到养心殿步行的距离不足五十米,这样的设置显然是为了方便皇帝,使他能够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传达谕旨、处理政务。”“根据雍正时期军机大臣张廷玉制定的制度,当天的奏折必须在当天处理完毕。”“这让军机大臣们每天都能与皇帝见面,有时甚至不得不多次往返于军机处和养心殿之间。”“职务的便利为军机大臣们带来了更多的权力,但在军机处草创之时,这样的权力却十分有限。”张廷玉:军机处的制度流程正是我制定的,如今看来效果很显著。根据他制定的制度,从雍正皇帝以后,遇有军国大事,皇帝就要召一墙之隔的军机大臣到养心殿面议。更加准确的应该说是有事则召,无事则免。而军机大臣在耳提面命记住以后,回到军机处再进行起草、拟写。弄好以后,再送到养心殿,交皇帝审阅、御览、钦定。这一套流程下来,极大的方便了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也让军机大臣的权力大增。“雍正四年,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开始积极谋划征剿准噶尔部。”“为了保密,雍正只同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户部尚书蒋廷锡等少数人秘密商议。”“在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后,开始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