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贞观之治(2/11)
的三种人。”“有人知道是哪三种人吗?”主播的互动取得的效果不错,很快就有人在弹幕上进行了解答。李治:一种是高祖皇帝时期的旧臣,这些人都出身于关陇贵族,或者是山东士族。关陇门阀的思想的特点就是保守,特别是对老百姓有一种畏惧的情绪。最后他的父皇重用这些关陇门阀,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花费了他好大气力去打压他们。赵匡胤:第二种就是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他的这些部下。要说李世民那个时候的幕僚,一个个名气都很大。尤其是其中一个最有名的人物,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房玄龄。不过这些人才虽然善于出谋划策,但是他们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朱元璋:第三种人就是来自民间的力量,特别是那些跟随李世民参加起义的山东地区的势力。也正因如此,这些人对山东地区的情况很了解。尤其是玄武门之变的动乱结束后,对他们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所以说,他们能够非常正确的分析形势,给李世民提出宝贵的意见。“没错,三位帝王说的很对,李世民当时面对的正是这三种人。”“面对复杂的局势,李世民如何让这三类出身不同的人为其所用?”“在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他下令召见一位大臣,这位大臣正是玄武门事变中,坚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并为其出谋划策的魏征。”“李世民严厉地质问魏征,为何要离间他们三兄弟。”“魏征却神色自若地说,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大祸了。”“大臣们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却很欣赏魏征的率真,理解他的忠其所事。”“不但不再追究旧怨,而且马上重用魏征。”“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魏征从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世民听取了魏征的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于是贞观年间形成了兼听纳谏的良好风气。”“除魏征外,当时经常进谏的大臣还有王珪、戴胄、马周、张玄素等人,以及他的妻子长孙皇后。”“甚至在隋炀帝时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闻名的封德彝,也有多次进谏的记录。”“李世民在位二十多年,进谏的官员多达三十余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达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于改进朝政,帮助唐李世民施行正确的决策起到巨大的作用。”李世民:朕身为帝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非常有必要的。他深刻的明白,帝王其实有欲望,是非常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