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文小说> 其他类型> 重生后,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 第1041章 深入现场勘察分析(2/3)

第1041章 深入现场勘察分析(2/3)

高度浑浊,已无法透视瞳孔;腹部出现腐败静脉网,皮下组织呈大理石样花纹。”他翻开死者眼皮,瞳孔早已扩散成混沌的灰翳,“根据尸体腐败程度,结合近期日均气温28℃,初步推测死亡时间在18-25天前,但需进一步通过昆虫学证据确认。”助手递来直肠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4℃。张林皱眉查看解剖室恒温系统:“室内温度26℃,尸体埋于地下,土壤导热性会影响降温速率。”他翻开笔记本对照公式,“以土埋尸体每小时降温0.3-0.5℃估算,修正后死亡时间应为20-22天前。”突然,他注意到死者鼻腔和口腔内爬出的蛆虫,“提取不同生长阶段的丽蝇幼虫,进行虫龄鉴定,能更精准锁定死亡时间。”在解剖室旁的昆虫学实验室里,张林小心翼翼地将从死者鼻腔和口腔提取的丽蝇幼虫放置在培养皿中。这些形态各异的幼虫在生理盐水的浸润下微微蠕动,透明至米白色的躯体上,黑色的口钩闪烁着诡异的光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死亡现场的隐秘。“首先进行幼虫的种类鉴定。”张林对着助手说道,同时拿起体视显微镜,将放大倍数调至40倍。在强光照射下,幼虫后气门的形态结构清晰可见,“这是丝光绿蝇幼虫,其气门板呈椭圆形,气门钮位于气门板中央,具有三裂的气门裂,这是该物种的典型特征。”确定种类后,他从三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幼虫群体中,各选取了10条个体饱满、活性良好的幼虫,准备进行虫龄鉴定。第一条幼虫是初龄阶段,体型细小如米粒,体表柔软且透明。张林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酚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后,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在400倍放大视野中,幼虫头部的咽骨结构清晰可辨,“初龄幼虫的咽骨细长,背角与腹角几乎等长,这是判断其处于第一龄期的重要依据。”他测量咽骨长度为0.12毫米,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接着,张林选取了一条中龄幼虫。相比初龄阶段,这条幼虫体型明显增大,身体表面出现了淡黄色的色素沉着。在解剖镜下,他使用显微解剖针小心地分离幼虫的头部和身体。“中龄幼虫的咽骨开始变粗,背角长度约为腹角的1.5倍。”他测量该幼虫咽骨长度为0.35毫米,同时观察到其腹部的后气门板上,气门裂的边缘开始出现细微的褶皱,“这些形态学变化都是虫龄增长的标志。”最后是末龄幼虫,其体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