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郑和二下西洋(1/3)
永乐七年三月。郑和又要率领船队出海了。此次他的任务有二。一、送上次随他来大明的各国使臣还有国王回国。二、走向更远的地方,继续探索航路。也是这个时候,朝廷对外宣布了要重开市舶司的消息。接下来只要是在市舶司登记过的海商,这一次都可以跟随郑和的船队出海做生意。不过,高达四成的关税,让不少海商暗骂朝廷贪得无厌。毕竟,大明的商税也才三十税一啊!四成关税,这相比于商税,高了十倍还多。以往走私的海商,又岂能愿意。毕竟,他们连三十税一的商税都不愿意交。还能希望他们交四成的关税吗?对此,朱棣的态度很是坚决,要严厉打击走私。不管是谁,一旦抓到,货物收缴,走私的海商抄家,主犯斩首,家眷流放。在朱棣的强硬手段下,海商们在脑袋和交税之间选择了脑袋。钱没了可以再赚,脑袋没了那可就真没了。他们辛辛苦苦赚钱,不就是为了享受嘛。不能还没享受,就都给朝廷做了嫁衣。这谁能受得了。于是,不少海商前往市舶司登记。这些是头铁的,聪明的早就在市舶司登记好了。并且货物也准备好了。他们准备搭乘郑和船队这一趟顺风车,前往更远的地方做生意。两万多水师保驾护航,这可比他们走私安全多了。虽说最后要交四成的关税,但他们想的很清楚,这些钱花得值。出海的安全有保证,回来后,货物也有朝廷的人组织拍卖。省去了中间的盘剥。当然,这也只是最理想状态下的。该贿赂还是得贿赂,只是相比于以前,走关系的钱少了许多。三月下旬,郑和离京。朱棣亲自送出京城。杨轩代表朱棣,将郑和还有各国使臣国王送到刘家港。“侯爷保重,三宝该走了。”“嗯,一路小心!”看着船队扬帆起航,杨轩站在港口驻足良久。郑和上次出海用了两年有余,这次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玉米、红薯、土豆这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若是欧/洲没有的话,怕是得去美/洲找找看了。西方的大航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杨轩真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杨轩并没有在刘家港待多久,巡查了一圈之后,便返回京城。一回到京城,就得知交趾又起乱子了。当地土著叛乱。朱棣没有办法,只能征召张辅,让他提前结束守孝,带兵前往交趾镇压叛乱。这主要是张辅有经验。黔国公沐晟虽然也可以,但他需要盯着云贵两地的土司,等闲不能离开。最重要的是,